本站真誠介紹香港這個「東方之珠」和「亞洲國際都會」

亚洲国际都会 asiasworldcity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百科知識 > 百科知識1 >

三教九流

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
本文内容:

三教九流,舊指宗教或學術上的各種流派。也泛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。本是古代中國對人的地位和職業名稱劃分的等級,按照等級的不同來審視規範道德行為,化解單一的道德規範引發的潛在社會矛盾,此詞本無褒貶。而在古代白話小說中,往往含有貶義。

中文名  三教九流 出    處 《雲麓漫鈔》 拼    音  sān jiào jiǔ liú 類    別 詞語解釋

三教
三教指三大傳統宗教—— 儒教、道教、佛教(釋教)。
儒教
儒教又稱“孔教”“聖教”(儒教不等於儒學)。以“仁”為最高信仰,以“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“為終極目標。後為和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,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又被稱作聖教,跟印度佛教、中國道教並稱為三教。“儒教是中華民族土生土長的宗教”,儒教是禮樂文明的代表,上古宗教的直接繼承者。
“儒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宗教,凡是生活在中國這塊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,包括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,如北方的遼、金、元,西夏及清,歷代王朝都以儒教為國教,孔子為教主(這是孔子生前沒有料到的,正如老子被道教奉為教主沒有被老子料到一樣)。……儒教利用政教結合的優勢得以成為國教,儒教的神權與皇權融為一體,不可分割。”
道教
道教以“道”為最高信仰,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,以丹道法術為修煉途徑,以得道成仙、永生不死,與道合一為終極目標,追求自然和諧、國家太平、社會安定、家庭和睦,相信修道積德者能夠幸福快樂、長生久視,充分反映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、宗教意識和信仰心理。
佛教(釋教)
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,指東漢時由印度傳入我國的佛教。佛,意思是“覺者”。佛又稱如來、應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禦丈夫、世尊。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。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印度人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,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,最終入寂滅、斷盡一切煩惱。
九流
所謂的九流,實際上是指‘上中下’三等。三教之中三等人;自然三三得九。
至於上中下九流之說,則是源於《漢書·藝文誌》。此中將天下學說分為九流十家。
在《漢書·藝文誌》分別指:儒家、道家、墨家、法家、名家、雜家、農家、縱橫家、陰陽家。九流十家,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說家。
小說家閑事娛樂,在古時只有“不學無術”,不具有功名家業,不耕不織的人,才會鉆研。以此為生,往往需要迎合他人,近於阿諛奉承。而古代極為缺乏物質資源,小說家無法服務於社會,故而被認為“不入流”。
之所以以‘流’來形容,實際上是以社會形式比喻為水。無論是山河變換,還是水脈分流,水卻一直遵守自然的規律的同時,依然展現自己的意誌思想。而小說家,卻往往要以迎合讀者為首。
三教九流新說
小說中,鴻鈞老祖一道傳三友,老子與元始天尊創立“闡教”,通天教主自立“截教”,老子化胡創立“佛教”,再加上三位人皇統領人間,稱“人道教”,如此為“三教”。 備註:小說神話內容
九流,則是指尊卑不同的九種身份。不同的朝代排列不一樣。
唐朝排名,尊卑依次是:帝王、道士、文士、官吏、商賈、醫蔔、僧尼、士兵、農民、工匠。
元朝時,尊至卑依次是:帝王、文士、官吏、醫蔔、僧道、士兵、農民、工匠、商賈。 附:元朝時,商人的身份很低。

三教九流五行八作
“三教”指的是中國儒、道、佛三大教派
  “九流”又分為“上九流”、“中九流”、“下九流”。
  “上九流”:帝王、聖賢、隱士、童仙、文人、武士、農、工、商。
  “中九流”:舉子、醫生、相命、丹青(賣畫人)、書生、琴棋、僧、道、 尼。
  “下九流”:師爺、衙差、升秤(秤手)、媒婆、走卒、時妖(巫婆及拐騙)、盜、竊、娼。
  五行:車行、船行、店鋪行、腳行、衙役行。
  八作:金匠、銀匠、銅匠、鐵匠、錫匠、木匠、瓦匠、石匠。

詞語辨析編輯
【用法】: 作主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各種人。


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网站以及域名有仲裁协议(arbitration agreement)。

依据《伯尔尼公约》、香港、中国内地的法律规定,本站对部分文章享有对应的版权。

本站真诚介绍香港这个「东方之珠」和「亚洲国际都会」,香港和「东方之珠」和「亚洲国际都会」是本站的业务地点名称。

本网站是"非商业"(non-commercial),没有涉及商业利益或竞争。


2025-Apr-08 04:49pm (UTC +8)
栏目列表